短剧《听见她说》又飙上热搜了。
赵薇这部反映女性议题的剧,自打开播起,就跟弹幕形成了反向的迷之联动。
杨紫所扮演的被控制狂母亲伤害的女儿,演技值拉满,花絮里,20分钟不卡壳的戏,她可以一条就过。
可弹幕讨论的却是:
“这脸也太肿了,像是刚被家暴完,这整容痕迹也太明显了,看着跟失婚妇女似的”。
上个单元《魔镜》,齐溪饰演外貌焦虑女孩,对着屏幕一句句递出台词:
“我想开个双眼皮,我想垫个鼻子,没人说过啊,但我就是觉得自己很丑”,
弹幕里说的却是,“她皮肤太差,颗粒感也太重了,这妆也是,看着好脏啊”。
@肾肾先生
也难怪有人说,《听见她说》上线的时候,只是一个半成品。
正是有了这些弹幕,才算是完整了。
为消除女性焦虑的内容,招来的,居然还是铺天盖地的焦虑。
真是让人焦上加焦。
我突然想起,99年的表妹刚花了一万去打嗨体,说颈纹太深怕显老。
96年的室友正在努力攒钱,希望自己三十岁的礼物,可以是一次贵价热玛吉。
低龄少女过早尝试贵妇护肤还不够,医美风又刮的铺天盖地,
每一针,也都精准的扎到了我们这些焦虑女孩身上。
以前还说年轻就是本钱,
可这届年轻貌美的姑娘,个顶个比着焦虑。
自打苹果前置开始轻微磨皮,ins风拉腿镜子越来越火,焦虑范围直接从头发丝儿就蔓延到了脚后跟儿。
作为女孩,
我都已经不知道哪个画面里的自己,才是真实的样子。
从担心自己不够好看,逐渐演变成了,我知道自己没那么好看。
到现在又是,稍有不慎我就觉得自己丑到没救了。
同事小王,穿着不是精心准备的呢子外套出门,打踏出家门那刻起,就有意无意低头打量自己。
路过倒车镜瞄一眼,路过门玻璃也要撇一眼,结果就是越瞄越难受。
等到她真的站到了全身镜跟前儿,彻底心如死灰了,越看自己越丑。
路过的每个人,随意递过来的眼光,也都让她紧张极了。
她后来还说,那天简直是自己本年度的
外貌“黑色星期五”
,仅凭玻璃倒影居然就不断消磨掉了自己的意志。
原本就不够自信的我们,会为了穿错一件衣服难受,也会为了一条画歪的眉毛别扭。
只要是关于脸,身材,穿衣。
随便拎出一件小事儿,立马就能击溃本就信心不足的自己。
前同事米米,被前任分手的理由是:
我觉得你有点太胖了,咱俩不会一直在一起的。
米米也记得俩人刚在一起的时候,喝第二杯半价的奶茶挺甜,吃着周三折扣情侣王霸套餐热恋。
腻歪在一起的记忆好到不真实,说有肉的你最可爱,不需要节食减肥啊,没必要太伤身体。
结果单方面提分手的还是这个人,在凌晨一点半,隔着屏幕面儿都没见,狠话大段段发过来,句句都是人身攻击。
原本还沉浸在对方没那么喜欢自己的悲伤中,下一秒就被拽进了“胖就不配被爱”的情绪里。
失恋之后的米米,就这样患上了
前任bodyshame后遗症。
夜跑五公里差点被路人尾随,学做辣妹纹身起了大片皮炎和湿疹,减肥减到平台期跑到诊所给小腿打肉毒。
她总能找到所谓的“自我不足”,上次深夜痛哭是姨妈期,觉得自己性格也有很大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老说,你不要在意外界评价了,别人怎么说真的不重要。
但我见过的女孩,无一例外,都被这些评价绑得死死的。
几乎每个女孩都有过胸部自卑时期。
有个姐妹,身高165,净重89斤,美女不过百定律在她这,连90都没到。
身边凡是女性朋友,都羡慕她干吃不胖骨瘦如柴。
但她两任男友,全都暗戳戳说她胸小。
一个说,你瘦是挺瘦的,但是怎么没胸呢?
另一个说,有时候你躺着,不回头看都不知道是正着趴还是反着趴。
爱抖机灵的男的,提起小胸必嘲讽,开玩笑能忍,带点认真语气的,听完真想一巴掌上去。
以至于这位姐妹对自己的胸是越来越往心里去。
洗澡的时候对着镜子琢磨,要不是青春期发育羞耻,自己也不至于穿最紧的小背心儿含胸驼背吧。
地铁里看到丰胸广告也得多瞅两眼,看到漂亮妹妹下意识看人家上半身,直羡慕身材好果然就是抬气质啊。
审美的世界蛮对立的。
小胸觉得自己过于骨感,胖点就是负A变成正A,把大胸当成王道。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
“大胸也有大胸的烦恼”。
小莉就属于难得的胸大腿细类型,但你要问她对自己哪最不满意?
她的回答,还是胸。
“夏天没法贴着胸贴就出门,天气热点出汗热的要死。”
“稍微胖点就比一般人看着更明显,虎背熊腰那种你品品。”
“衣服不好买,领子低点走光不合适,太高也不行。”
“拍照也挑角度,不管你怎么拍,都会收获你看起来色情这种垃圾评论。”
数字和尺寸早都成了女性明码标价的焦虑。
就像羡慕隔壁家小孩的成绩一样,无时无刻不在觊觎别人身上的长处。
而审美的世界里,一个放大镜照过去,投射出的依然是刺耳的挑剔。
头发太塌,颅顶太低,鼻子太宽,肩膀太窄。
对应的,假发片销量暴涨,甚至搞出了义胸和硅胶肩垫这种东西。
卸了妆没有底气,不洗头不敢示人,审美和品味像华容道似的拼拼凑凑。
过去说是偶像包袱蛮重,现在严重点俨然就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焦虑。
橘子是东北女孩,小时候被亲戚嫌弃胖,长大了又被说个太高。
到现在没谈过恋爱,注册了tinder,如实填写自己的信息,还格外在简介里写了自己183的身高。
结果还有人上来就问:
你这身高没写错吗?你这个子也太壮了吧。
橘子说因为从小就个高,她最怕的就是引人注意。
但最没办法的也是,到哪都躲不开先聊一通你身高的话题,烦得要命。
皮肤差可以护理,减不下肉可以抽脂,你说我个高太壮我能骂你么?
和大众审美不太一样的时候,有的女孩就变成了个别案例。
在知名医美平台工作的内部朋友,入职不到一个月,花钱做了面部埋线提拉。
隔壁桌子的女同事,前后多次鼻子手术。
不满意,修补,不满意,再修补,还是不满意,小二十万进去。
她处理平台纠纷的时候,有两个蛮惊人的发现。
花钱最凶下手最狠的顾客,本身已经够好看了,但对自己整体评价极低,
且分手后整形机率最高。
三流机构会抓住部分女孩心理,甚至记录女顾客的穿着,车子和包包,专宰焦虑且有钱的顾客。
上周朋友给我看了一个医美平台app的功能,前置按下快门的那一刻,你脸上有670个毛孔粗大就赫然打在了屏幕上。
你所能想象到,和想象不到的问题,都会被放大加粗再加上严格的滤镜,压缩为一张张电子图片里的斑点。
想想过去,我们喜欢一个人,从来都是不求完美的。
“敢去爱一个满身缺陷的人,才敢更好的保持自我。”
过去的人是可以喜欢凡人的,会在更包容的语境下,欣赏优秀所带来真实的颗粒感。
而现在,貌似人人都得变成爱豆,仙女和偶像那样的条件,才配得到喜欢和爱。
太苛刻了,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
就算我们难以论证,漂亮的人最自信,还是自信才让人变漂亮,起码先试着松一松审美的腰带吧。
完美的人类,不论是外表还是内在,都太难以达到了。
@肾肾先生
最后,借用齐溪在微博里长文的一段,在这里,也分享给各位:
“我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不再为自己的容貌焦虑;
我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不再活在他人的指点评价之下;
我希望有一天我想变得更美只是为了更欣赏自己;
我希望有一天这个世界能善待每一种美;
我希望有一天每个女生都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最美的;
我希望我希望的都会变成真的;
也许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作者
/ 奇妙
编辑
/ 影嘤嘤
视觉
/
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