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做了激光近视手术,就不用担心近视问题,眼睛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殊不知不科学用眼仍可能再次近视,或需接受二次手术。
激光近视手术后14年,视力又下降了
近日,33岁的小明(化名)左眼做了第二次近视手术。14年前,小明做了第一次近视手术。“我当时双眼近视大概300度,非常不喜欢戴眼镜,就在郑州一家眼科医院做了近视手术,是准分子激光手术。术后视力恢复得不错,基本维持在1.0。”小明回忆道。然而,近两年她看东西又开始有些模糊了。
“莫非手机看得太多,又近视了?”半年前,小明带着疑问到市区一家医院眼科检查,发现右眼视力还好仍维持在1.0,而左眼视力明显模糊,验光下来发现近视150度。于是,她配了一副近视眼镜。
“十几年后再戴眼镜,感觉特别不习惯,不舒服。”小明说,每天起床四处找眼镜,开车时空调一吹镜片就起雾,运动时还得时时防着眼镜掉下来。她萌生了做第二次近视手术的念头。
二次手术难度更大,一定要做周密检查
经亲友推荐,小明来到公司附近的南石眼科医院咨询,屈光手术专家景聪荣院长告诉她,
能否做二次手术取决于她的眼部条件,各项检查务必要细致而精准。
小明做了综合验光(含散瞳)、视功能检测、眼轴测量、眼底检查、角膜地形图检查等一系列详细的检查后,经过景院长综合评估,确认可以再次手术,并确定了手术方案——臻选个性化Smart全激光手术。
案例分析——为何选Smart全激光联合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臻选个性化手术?
“二次手术方案设计要非常细致严谨,因为切削过的角膜形态不规则,角膜上皮层恢复能力也不确定,给手术效果预估带来了困难。为了确保手术效果,尤其需要对角膜的厚度、曲率、形态进行精确测定。”景院长介绍,此案例为屈光手术后屈光回退,特点是角膜地形图显示形态不规则,中央光学区残留部分角膜散光,左眼慧差0.17D,球差0.63D及角膜总高阶相差2.81D均超出阈值(0.25D)。
该患者由于初次手术信息不详,为避免角膜瓣相关等并发症,所以选择无需制瓣的Smart全激光联合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臻选个性化手术,可以更安全同时也能矫正患者的低阶像差和异常高阶相差,进行‘量眼’定制手术方案,贴合她相对较薄且不规则的角膜。
手术设计
1.综合考虑患者暗瞳直径及屈光度等因素,确定光学区为6.3mm。
2.拟矫正屈光度:OS:-1.50DS/-0.50DCX30°。
3.选择角膜波前像差引导模式(CW)行左眼表层手术,在该模式下,由于矫正角膜高阶相差会增加额外的角膜组织切削,有过矫风险,故需对切削深度进行评估。
4.比较矫正和不矫正所有的角膜高阶相差时的切削深度,发现差值(13μm)在容忍区间内,未超出建议的安全值(光学区:6.8mm,建议安全值:11-13μm),故用原度数进行矫正。
在紧张与期待中,小明左眼做了第二次近视手术,术后第5天复查,视力即达到了0.8,恢复的非常不错,终于再次摆脱眼镜,回归清晰视界。
手术后一定要科学护眼
“激光近视手术相当于在角膜上雕刻出一副眼镜,矫正的是当下的近视度数。因此,尽管再次近视几率很小,但要尽可能避免。首先要选择专业靠谱的医院和技术精湛的医生进行手术,其次术后一定要坚持科学用眼。”景聪荣院长提醒道,如果再次近视,一定由专业的医生判断可否手术,选择怎样的手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