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60岁抽脂肪对身体有害吗,60岁抽脂肪对身体有害吗视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 义务献血对身体有没有影响呢?
- 现在很多中老年人热衷于抬腿,压腿,拉筋,这样做对身体益处大吗?
- 老年人跳的广场舞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 老年人应该多吃肉保持身体肌肉含量会更好?
- 中年人经常跑步锻炼身体,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义务献血对身体有没有影响呢?
社会上有不少人对无偿献血存在诸多误解:献血到底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献血时会传染疾病吗?什么情况下不能献血,哪些人不能献血?献血后身体多长时间可以恢复?现在就给大家进行详细讲解,以消除大家对无偿献血的误解。
1、献血400ml对身体有影响吗,献血为什么要献400ml?
《献血法》第九条规定: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亳升,最多不得超过四百亳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六个月。在很多欧美国家,每次无偿献血量450毫升到500毫升。血液约占人体体重的8%,即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体内约有4000毫升的血液,一次献400毫升血液,只占全身血液的1/10,自身调节机制马上代偿,献血后有助于血液的新陈代谢,献400毫升对捐血者不会影响健康,同时科学地选择捐血量对受血者有三大好处:一、输血传染病风险大大减少血液被病毒感染初期,有一段时间,用现代化的技术不能检测到病毒标志物,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处于窗口期的血液已具有感染性。如果捐血者血液在“窗口期”内,受血者就会被感染。因此,输血尚具有一定的风险。通常失血病人临床用血一次至少400-600毫升以上,若一次献血200毫升,则一次输血至少需要两人-三人份血液,输血风险大大增加。二、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输注单人份血液比输注多人份血的输血副反应减少一半以上。三、输血免疫反应显著降低血液是一种异体组织,一个人如果输入他人的血液可引起一些免疫反应,如HLA同种免疫引起的发热反应、血浆蛋白引起的过敏反应等等。如果一次献血量为400毫升,可使受血者被输入的血液来源减半,致敏源减半,输血免疫反应显著降低。
2、献血会降低免疫力吗?——献血失去的白细胞一两天内就可以得到补充
献血会降低免疫力的这种说法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献血时所失去的白细胞和抗体,因为他们可以帮助人体有效的抵抗病原体微生物的感染,形成人体的“免疫防线”。的确,献血会使人体失去一部分血液中的白细胞与抗体,但是从通常献血量200ML-400ML来看,人体实际上失去的白细胞与抗体的数量是非常少的。而且,人体自身的血液一直都在不断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例如白细胞的平均寿命只有10天,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所以,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上,血浆中的抗体等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白细胞也就很快恢复到原来水平。
为了解多次献血对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如何,曾经有专家选择了献血年限在3~21年,献血10次以上,年龄21~49岁的30人,其中男女各15人,与20名从未献过血的、体检合格的正常人作对照,测定了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表明多次献血者除骨髓造血功能比对照组较旺盛外,细胞免疫功能无差别。
3、献血后会头晕眼花?——只是因为血压的轻微改变
血压是血液对血管的压力。想像你往一个橡胶管道里吹气,你吹的力气越大,管壁受到的压力也越大。嘴向管道里吹气就好比心脏向全身血管泵出血液。血压高往往是因为血管壁太硬了弹性差,血压低可能因为心脏泵出血液的力量不足、心率过缓、血液量少(受伤失血的人可能低到血压都测不到)。但这个血压改变很快会被身体调整过来。献血时,少量血液的失去会让一些献血者的血压暂时降低,从而出现“头晕眼花”的状况,但是也是一种非常暂时的现象。如果一次献血就老是低血压,那高血压患者不用吃药了,不如去放血好了;也不会有“充血性心衰”这种病了(外周血压太高了,心脏泵不动了)。
为了减轻或者避免献血后“头晕眼花”的状况,献血者一般在献血后都会被要求进行一段时间的原地休息,并且补充一些食物和水分。同时,献血者第二天起床的时候动作也要尽可能轻缓,感觉不适时尽量避免精细劳动。
4、其实献血还有意想不到的“福利”
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可使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后,脑血流量提高,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粘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国外权威医学媒体曾经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几率就提高,适量献血可以调整体内铁含量,预防癌症。该文还提到,中青年女性因月经周期性失血损失了一定量的铁质,故未发现这类女性的含铁量与癌症发生有明显关系。
有研究表明,定期献血的人比不献血的人更不易衰老,一旦遇到意外事故也有较强的耐受力和自我调节功能。
现在很多中老年人热衷于抬腿,压腿,拉筋,这样做对身体益处大吗?
任何锻炼方法都不是盲目进行的,有些运动对这个人是健身但对另一个人可能就是伤身,所以我们要科学锻炼。
如何能做到科学锻炼,以题主的提问为例,中老年朋友做抬腿,压腿,拉筋来说,首先我们要确定真的是筋短了吗?确实需要这样做吗?这样做能解决要解决的问题吗?会不会有害处?
分析一下这个动作,抬腿、压腿、拉筋,主要牵拉的是大腿、小腿后侧的肌群,这个动作会对腿后侧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牵拉力增大,对膝关节前侧髌骨压力和半月板挤压力量增大。如果大腿前侧肌肉过紧,再进行压腿,等于雪上加霜,会使髌骨压在股骨下端上,时间长了会引起髌骨软化症。如果膝过伸的朋友,再做压腿,会加重半月板前方的压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韧带损伤,更应该谨慎选择该动作。但对于确实是大腿后侧肌群紧张的人而言,这个动作是个很好的、简单有效的动作。
如何判断适不适合这个动作?
用个简单的方法测试一下即可。
坐在高的床上,脚垂在床下,但不接触地面,上肢放松放在体侧,别人将小腿抬起,大腿不动,如果小腿能伸直而上身不动,说明大腿后侧不紧张,如果在抬起小腿时,上身突然向后仰,或用手在身后支撑,说明大腿后侧肌群紧张。紧张则可以选择压腿,拉筋的方法,不紧张就没有拉的必要了。
所以,训练动作、训练方法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尤其是中老年朋友,不当的训练不但无益,还会导致损伤。
老年人跳的广场舞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了解一下广场舞的定义。广场舞的定义:在广场、公园、社区等空旷地方,在音乐的配合下,以个人的形体动作并融入各种舞蹈、体操、健美操、秧歌等动作来表演的健身娱乐、休闲项目。
了解了广场舞的定义,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老年人跳广场舞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1.广场舞对老年人身体形态的影响
广场舞是一种有氧运动,强度相对较小,适合中老年人,并且可以帮助中老年人动用和减少体脂,长期进行广场舞锻炼可以显著减少臀部、肩胛部、胸部的皮下脂肪。
2.广场舞对老年人柔韧素质的影响
广场舞是一种徒手操,有丰富的上肢动作,可以使肩关节做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动作,有效地牵拉肌肉和软组织,预防和减少黏连,对肩周炎患者来说,理疗和主动锻炼相结合与单纯性理疗相比有更好的冶疗效果。老年人在坚持广场舞锻炼六个月后肩关节柔韧性出现显著改善。
3.广场舞对老年人肌肉力量的影响
研究者发现,老年人进行长期广场舞锻炼,体重,体脂有明显减少,肌肉力量却明显增强,因此,不能排除长期跳广场舞对老年人肌肉力量的影响
4.广场舞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广场舞是一个团体,老年人除了在一起锻炼外,他们在这个团体中相互交流,甚至抱怨生活上的锁事,喜悦得到了分享,烦恼,焦虑得到了排解,老年人参加广场舞锻炼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对家庭和谐也有良好的影响。
5.广场舞对老年人的负面影响
广场舞的参与者大多为退休老人,他们基本上无娱乐活动,跳广场舞可以说是他们锻炼身体和接触外界人群的唯一途径。一定强度的锻炼会使人体产生一种叫内啡汰的物质,它有镇静的功效。使人心里产生愉悦平和的感觉,老年人为了享受到心理上的安慰,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的运动成瘾症,这种程度影响虽小,但还是会对身体产生一定影响的,不能忽视。所以一定要合理的安排运动时间。
老年人应该多吃肉保持身体肌肉含量会更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流失会加快,到了50岁,肌肉量流失特别明显。对于老年人来讲,保持肌肉含量可让心脏更健康,增强消化功能,腿部肌肉更有力量;保持肌肉含量还可以提高日趋下降的基础代谢,增加能量消耗,预防老年肥胖,同时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肌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那如果想长肌肉前提是要吃一些含蛋白质的食物,吃肉没有问题,但一定要瘦肉。为了预防老年人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尽量选择脂肪含量少的肉类,比如优先选择鱼肉(脂肪含量载1%~10%),禽肉(鸡肉脂肪含量在9%~14%,鸭肉在20%左右),鸡蛋,这些脂肪含量都低于畜肉(猪肉脂肪含量平均在30%左右,羊肉15%左右牛肉在5%左右),猪瘦肉的脂肪含量也在7%~13%左右。而且畜肉的脂肪中以饱和脂肪为主,饱和脂肪摄入过量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所以老年人补充优质蛋白优先选择鱼肉,鸭肉和适量牛肉(补充血红素铁,预防老年人缺铁性贫血),如果吃鸡肉可去皮。或者更建议老年人可经常吃点大豆制品,大豆制品含优质蛋白,脂肪低(且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大豆固醇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大豆低聚糖可维护肠道健康。
只是吃肉还不能让肌肉增长,如果没有相对的运动刺激,摄入的蛋白质很可能就转化成能量变成脂肪囤积下来咯。适量的运动或体力劳动会刺激肌肉生长,老年人的运动要适合自身情况,不可过度训练,循序渐进就可以了。此外,老年人需摄入充足的钙元素维持骨骼肌的健康,中国营养学会建议老年人每天需摄入钙1000毫克。钙的良好来源是奶制品,豆制品以及一些含钙高的海产品等,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补充一些膳食补充剂。
综上所述,老年人要想保持良好的肌肉含量,需要均衡的膳食,和适量的运动,由于老年人独特的身体特点,必要的时候需要补充一些膳食补充剂,比如维生素,钙等。总之,会吃,会动,才能健康常在。
作者:王秋霞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理事,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悟空问答签约答主
传播营养相关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全民自我保健。
更多问题请关注头条号:王秋霞营养师
(数据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国营养学会编著,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在此感谢图片原创作者)
中年人经常跑步锻炼身体,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中年人经常跑步锻炼对身体有什么影响我没深切体会,因为我不再年轻,年轻时也没锻炼过,要说跑步锻炼是我退休后才正式开始,那是真正的开始,从开始走上跑道就一直坚持从没放弃,已经五个年头了,因为头两年还没多经验,时而有拉伤发生,有一次拉伤了快两个月才恢复,后来积累了一些经验再也没受伤过,最近三年跑量一直保持在每天平均十公里,每月三百以上,虽然不是每天跑但跑量必须保持,以成雷打不动的规律,不管严寒暑,2020年开始跑次减少了,但跑量增加了,每次都是十四五公里,十公里都几乎没跑过了,我这样做也是为了增加耐力,尽量多拉长时间,其实我跑也不是为了什么,就是希望自己老了有个健康的身体,跑步锻炼有哪些好处呢,我自己总结的有很好的心肺功能,有健美的身恣,从没小毛病,感冒不曾有过,走路都比不跑步的人要好看[偷笑],最重要的总是会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当地的跑团也许我是年龄最大的,不管什么活动从不落下,跑量我也是最大的,会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这样,我的结论就是:跑步锻炼是一种强度非常大的运动,你能够坚持下去就了不起了,人是容易产生惰性的,你连着三天不跑就不怎么想跑,你一周不跑就越不想跑,因为跑步实在是太累了,我几公里从来没跑过,每次最少都是十公里以上,尽管很累但我从不放弃,我怕放弃,所以坚持。
关于60岁抽脂肪对身体有害吗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