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吉宣亚发式修剪教程6d美雕是什么

频道:整形医生 日期: 浏览:0

视频加载中...

学习化妆美容美发,请到南宁吉宣亚美容美发彩妆学校(百度搜索“吉宣亚”三个字,或者登录官网:jixuanya.com)

发式修剪技术是形成美发造型艺术的最重要的一环,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对发式造型起基础作用或决定性作用,任何一种发型的成功与否,与它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一个专业美发师必须具备高超的修剪技艺,才能够制作出和谐、美观的发式,使发式更完美。

第一节 发式发类

近几年来,随着发式的层出不穷,推陈出新,趋于多样化的特点,发式类型区分成为引导人们追求美、时尚美、流行美的重要标志。

一、发式长短划分

一般是根据留发的长短进行分类的,也可以根据操作的不同方法及头发所构成的不同形状进行分类。由于发式样式繁多,由过去留发长短的三个档次上升为五个档次。增加了超短式和超长式。其具体留发的位置(见图5-1)。

(一)直曲划分

一般是根据发式在实际操作后所形成的最终效果及产生的不同形状而分类。

1、直发类发式

直发类发式是将头发一次性修剪成形。发式修剪后,不需要盘、烫的操作过程,保持原有发丝的自然形状,操作比较简单。但要求修剪的技术性非常强,把修剪后的式样梳理成形或是吹制成形(见图5-2)。

2、卷发类发式

卷发类发式修剪后,经过烫发处理,使头发结构发生变化,形成卷曲或波浪状态,为了使其状态进一步发展变化,需盘做后在进行梳理成形。卷发类的发式变化多,操作复杂,要求技术性较高(见图5-3)。

3、束发类发式

束发类发式有古典发髻。这些发式,主要靠梳、挽的技艺,以及饰物的点缀而形成不同式样(见图5-4)。

二、种类划分

根据发式形成后有无缝线或是否呈现皮肤色度而划分。

1.缝线有无

实际操作中应征询顾客喜好或是适宜来确定有无分缝。

(1)有缝式发式(5-5a)。运用其头路分割的比例关系,来改变脸型。如脸型窄长者,缝线分得短些,头路分得低些,这样脸型就显得开阔些。脸型较宽者,缝线分得长些,头路分得稍高些,脸型就显得窄些。有缝式发式使用于脸型较窄长者,根据脸部结构又可分为(见图5-5b)。

1)中分式。缝在两眉中心,正对鼻梁位置。

2)四六分式。缝正对眉尖的位置。

3)三七分式。眼睛平视前方时,缝正对眼珠位置。

4)二八分式。缝正对眉梢位置。

(2)无缝式发式(见图5-6)。运用长短的不同,层次的高低搭配及发势的方向,来弥补其脸部的缺陷。如脸型较圆者,可利用纵向发势,发型一面高一面低的形状来改变脸型。无缝式发式使用于脸型较小者。

1)前低后高——前长后短,自顶部至额前留发逐渐加长,发式成形后外形呈现前低后高形状(见图5-6a)。

2)前高后低——前短后长,自顶部至额前留发逐渐减短,发式造型后外形呈前高后低形状(见图5-6b)。

3)左高右低——左短右长,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加长,发式造后呈左高右低形状(见图5-6c)。

4)左低右高——侧向另一侧逐渐减短,发式成形后形成左低右高的形状(见图5-6d)。

5)高低相等——长短参差,以顶部中心长短为留发长短标准,全头以此类推,发式成形后形成平直形状(见图5-6e)。

2、“三茬”分类

实际操作中根据底轮留发长短所体现的不同效果而划分。

(1)有三茬发式(见图5-7)。有三茬发式“三茬”既由短到长,由浅入深,由明到暗的色调体现。实际上是指底茬要短,贴近皮肤,呈现皮肤色调;上茬是连接底荐和上茬的桥梁,比底茬稍长,比上茬稍短,色调稍深呈均分布;上茬是头发上部留发起点的标准,所以要求整齐,有圆度。其质量标准是底茬清,中茬均,上茬齐(圆)。其技术标准是“接头”精细,色调均匀。

(2)无三茬发式(见图5-8)。在有三茬发式的基础上,逐渐变为头发生长部位不露肤色的形状。因无三茬发式经过修剪后,整体发廓空间均衡缩小,突出了头发的自然生长形态,自然气息浓厚。无三茬发式分为短发类、中长发类和长类及超长发类。

第二节 发式轮廓构成

发式组合中较为重要的本个环节即发式底边轮廓,其实际操作完成后优劣显现一目了然,不容掩饰,因此技术性要求较高。

a) 前额

前额是整个发型设计完成后最突出、最明显的部位,其长短、形状和层次的搭配是否协调,直接影响到发型的整体效果。前额发的修剪处理要同设计相协调,在不违背发型整体设计的同时,可考虑虚中有实,避实就虚或避虚就实以及发势流畅的实感效果,在不同的发型表现效果中,各尽所能,标新立异。下面介绍一下前额的几种形状化及适宜搭配的发式和发型:

(1)斜度形额前变化。自一面(小)向另一面(大)逐渐加长或减短(留发长短),头发的数量根据具体特征而定。如身材较矮,脸型较小者,可采用大量的重叠面积,高层次进行搭配;前额底轮廓留发长短,可根据眼眉、眼脸上下而定。多采用断剪、斜剪剪法进行操作(见图5-9)。

注意事项:前额发的长短、层次变化逐渐加长或逐渐减短。切勿裁剪幅度过大,速度过快,造成发式脱节或断档现象。

(2)平直线额前变化。额前刘海呈虚度型或参差不齐形状多用抄剪、雕剪或斜茸剪的剪法在刘海进行制造。留发长短在眉上部位,以不遮掩为准,适用于低层次(见图5-10)。

注意事项:修剪后前额要达到虚度形或参差不齐形状,发量要均等,厚薄要均匀,长短要有序。避免长短不等,厚薄不均等不协调的效果。

(3)半月形额前变化。自中心分界向侧剪裁,采用斜断剪剪法向两边逐渐加长,形成半月形前额变化,运用低层次,可根据实际操作中具体的外貌特征而定留发长短(见图5-11)。

注意事项:修剪时手指倾斜角度的大小,可直接影响到留发的长短。如修剪左侧刘海时,用内夹方法夹住发束,中、食二指的指间翘度越大,前面越短,后面越长,形成弧度越大。此种前额变化,多采用缓慢加长或减短的方法,以免速度过快、角度过大造成脱节或前额刘海弧度不圆满,为此,两侧手指夹起发束时的角度,方向一定要均等,避免两侧不对称。

(4)“U”字形额前变化。其特点是轮廓鲜明、圆润、突出前额较强的透明度。方法自两眉梢处运用斜移剪向中心分界处逐渐加长、形成两边稍短中间稍长成“U”字形。此种前额变化多采用高层次结构。

注意事项:“U”字形前额修剪时应注意两侧的对称性,同时剪切角度不宜过大,速度不应过快,使其衔接后形成圆润的“U”字前额变化,切勿前额不均,造成发型不协调(见图5-12)。

(5)“V”字形额前变化,其特点是办轮廓棱角分明,立体感强。多采用参差层次,留发稍长。发型主要表现前额向两侧(探)的姿态。方法是自两眉梢处利用斜移剪大幅度、快速度向中心分界处加长,形成前额“V”字形变化(见图5-13)。

注意事项:两侧修剪时,手指夹起发束的倾斜角度要均等,斜度要大,与“U”字形变化区分开来,以免混淆。

二、鬓部

鬓部变化是突出男性发型侧面形象的重点表现部位,也是衬托前额变化垢主要部分,同时,鬓部与前额的搭配是前部轮廓形状的具体表现,其形状、长短、厚薄的确定,对于发型外轮廓的形状起决定作用,下面介绍鬓部的几种形态变化。

1、直角形

使用内夹剪,利用左手食、中二指垂直夹住发束剪齐,出现平直形鬓部形状,长短及厚薄根据具体操作中所遇到的情况而定。此种鬓部适合于脸型棱角的人使用(见图5-14)。

注意事项:修剪时,手指和剪刀的角度要对称、均衡,并保持平行姿势,切勿有任何斜度,以免产生棱角。

2、斜度形

使用斜断剪,利用左手食、中二指夹住发束作指尖向外倾斜或指尾向外倾斜,出现前短后长或前长后短的两种鬓部变化(见图5-15)。

注意事项:修剪时应保持倾斜角度,做到两边相等,前后对称,同时倾斜角的大小需根据外在因素而定。

3、过渡形

过渡形分两种:一种是直形轮廓,另一种是圆形轮廓。利用推子或挑剪进行制造。圆形轮廓留发较短,色调较浅,倒坡角度小,适合中年人。直形轮廓留发稍长,色调稍深,倒坡角度适当放大,适用于青年人(见图5-16)。

注意事项:鬓部的形状确定及三茬的幅度高低宽窄的选择,由具体因素而定。由于鬓部较短,表现为由浅入深,由肤色到发色,形成渡色的鬓部变化,因此从技术性要求精密度较强,梳子所持角度,方向及推子、剪刀和梳子的配合是否熟练,直接影响到色调的均匀,所以说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

4、锐角形

锐角形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剪刀在保持鬓发适当厚度情况下,直接剪切成形;另一种是利用推剃手段露出肤色,表现色调,形成鬓部的变化(见图5-17)。

注意事项:修剪中左手食、中二食夹住发束的角度及梳齿挑起头发翘度方向,可直接影响锐角角度的大小。保持两侧的均衡、对称是十分重要的。

5、钝角形

通常以表现尖形为主,适合于中老年人。方法是先推剪,后刮剃,以露出肤色表现色调为基础进行操作。

注意事项:实际操作中应注意表现色调时,做到接头要精细,色调要均匀。两侧要对称,避免发型不协调(见图5-18)。

二、耳夹

耳夹处是连接鬓部与底座的桥梁,同时也是体现后部轮廓形状的重要部位。以发际线作为侧位底茬的长度,多适用中老年人。耳轮的边缘作为侧位底茬的基准长度,也就是体现自然生长一段时间的长度,多适用青年人。根据后底座形状及发式要求,归纳起来分为3类。

1、前长后短

自左耳夹开始,利用左手食、中二指夹住发束,指尖内收,指尾外翘,与斜断剪配合,逐层片以此类推至底座,形状呈圆形(见图5-19)。

注意事项:两侧耳夹运用手指的角度相同,长短的方法要一致。同时手指翘度越大,前面越长,后面越短,后部底轮廓呈圆形。

2、前短后长

自左侧耳夹处开始,利用左手食、中二指夹住发束,指尖外翘,指尾内收,运用斜断剪自上向下逐层片修剪至底座,两俩相同,发式形成后底轮廓为方形(见图5-20)。

注意事项:发式形成后,后部轮廓两侧要匀称,厚薄要均等,色调要均匀,避免偏坠现象。

3、等长

自左侧耳夹处开始,利用左手食、中二指平直夹住发束,采用内夹剪进行修剪,使上下部位等长,底座呈平弧形(见图5-21)。

注意事项:手指所夹的发束必须垂直与头肌呈90º角,用内夹剪进行剪齐,以此类推,要求两边相等,避免角度不同,造成两侧不协调。

以上3种耳夹变化,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因素而选择。无论选择哪一种,从层次、厚薄以及剪裁的幅度上都应与鬃部和底座衔接得当,同时在两侧进行剪切时,手法要求运用恰当,作到左右均等,剪后发式发时匀称平等。这样才能增强发式轮廓的鲜明、圆润感。

四、底座

底座是脑后部轮廓形状的突出表现部位,留发长短、厚薄、轮廓形状宽窄根据具体设计要求灵活运用。主要有体现色调的“三茬和表现头发自然生长状态的“无三茬”两种形式。”

1、三茬

“三茬”是较难掌握的一种类型。因其留发长短,一眼就能看出其长短是否相等,色调是否均匀。“三茬”的要求很严,要做到底茬清,中茬均,上茬齐(圆)。因此在制作“三茬”时,应熟练掌运用梳子与剪子及推子的配合,其方法如下:梳齿外翘,翘的角度大小根据发式对“三茬”坡度的要求大小而定,翘度越大坡度越大,上面留发越长,下面越短,色调越浅。翘度小,坡度大,甚至梳齿保持平直,此时下下发的长短相差无几,色调也相对稍深。利用梳齿插入发际线处,用剪子或推子将露在梳齿外的头发推齐,以此类推,至靠近枕骨以下部位,突出表现由浅入深,由明到暗的色调,达到接头精细,色调均匀,高低适度,前后相称的标准。

注意事项:实际操作中,梳子与推子及剪子的配合要默契,要端稳,不能来回摇晃,做到稳、准,快,即工具持的稳,部位认的准,动作下的快,“三茬”找的好。

2、无三茬

适用于青年人。其轮廓形状、长短的确定,根据发际线的高低、宽窄及外部特征而定,分为直形、弧形、尖形、三角形等。层次的高低根据发量的多少而定,一般为发量多,层次高;发量少,层次低。下面介绍几种“无三茬”底座的制作方法:

(1)平直形。适合身材较瘦高,脸型较窄长,棱角分明的人。采用水平线修剪的变化,制造底座平直形变化(见图5-22)。

注意事项:自耳夹处加长幅度大小,直接决定底座方度的大小,可根据具体特征来确定后部底座的范围。

(2)弧形。适合于身材较矮,脸部无明显棱角的人使用。采用正斜分线修剪的变化,制造弧度形变化(见图5-23)。

注意事项:自耳夹处向下至底座,剪短的幅度及分线的力度大小,可确定底座圆度的宽窄,一般为稍胖的人圆度大,稍瘦的人圆度小。

(3)尖形。适合身材稍高,脸型匀称的使用。与弧形类似,采用正斜分线修剪的变化,来制造底座的尖形变化,但剪短的幅度要大,大于弧形底座(5-24)。

注意事项:底座后部的尖形一定要居中,不能偏向任何一面,否则会使发式不协调,缺乏美的感受。

(4)三角形。适合身材匀称,脸型略宽的人。采用逆斜分线制造(见图5-25)。

注意事项:分线力度大小,决定三角形力度。

以上4种底座变化,实际操作中应注意其两边的相等性、匀称性及协调性,避免破坏整个轮廓的统一、和谐。

五、连接

根据上述各局部轮廓的具体形状而进行合理适宜的有效组合即构成发式轮廓。

第三节 层次与角度

层次构成的技术对于发型设计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角度层次营造方法,左右着设计状态。按照设计要求,可以完全没有层次或有大幅度层次,也可有小幅度层次。对不同的角度层次应巧妙的运用发势,有长发往短发产生的层次,也有短发往长发产生的层次,或是用同长度的层次,依靠各种不同方向的层次以及不同角度层次的组合,就构成了发型设计。

一、层次

发式层次多是以发势的重叠,积叠及堆叠而形成有斜度形状的造型方法,不同的营造方法,决定设计形状。按照设计要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层次:

(1)单一层次结构,是剪削中最基本的技法,其剪切紧贴皮肤,并平行头肌处,由于头发都集中在头肌处一个水平面上更能体现出一定的动感和量感(见图5-26)。

(2)密度层次结构,在单一层次基础上,有略微的长短截面及幅度特别小的层次段差,所以发尾处体现一定析厚度感。

(3)低层结构,以头顶点为基准做垂重90º角,发式自底轮剪裁时不超过此点为低层次结构,同时剪后截面伸展范围较低,发式斜度由长发往短发方向形成,宜于制造容量感(5-27)。

(4)中等层次结构,根据头顶点呈垂直90º角的上述原理,剪裁时自底边轮廓修剪至头顶点90º止,剪后可突出发式容量感。

(5)高层次结构,发式剪裁时以超出头顶点90º为准,自上而下发式斜度由短发往长发方向形成,由于段差度大,而减少了头发的体积,因此适宜立体感发式(见图5-28)。

(6)均等层次结构,全部发片在剪裁时均提拉垂直于头肌90º角标准,剪后头发短等齐,重量分布均等(见图5-29)。

(7)参差层次结构,剪裁时以平头顶部黄金分割点为基准呈垂直90º角、剪齐。同时虚拟出平行线并将所有头发依次带到平行线上垂直剪齐。从而形成凹长凸短,参差有序的层次变化(见图5-30)。

二、角度

发式的完成离不开角度,不同角度的运用及不同角度所产生的不同效果,组成了风格各异的发式造型。

1、角度的认识

无论由同一点所延伸的两直线或直线相交均可产生角,而角的大小称为角度。

(1) 0º为起点,1/4圆为90º、1/8圆为45º。

(2) 1/2圆,即两个直角为180º。

(3) 整个圆,由原点出发转一个圈回到原点即四周直角为360º。

2、直角、钝角、锐角的认识

(1) 直角(90º),介于钝角和锐角之间有安定感。

(2) 钝角(小于90º),大于直角会产生迟钝感。

(3) 锐角(小于90º),小于直角会产生尖锐感。

3、头部角度概念

角度是在头部任意位置所提升的发片与经过此点的切线,所形成的角度。不同的角度制造了不同的长短及层次变化(见图5-31a、b)。

4、发束提拉的角度概念

修剪时发片提拉与垂落位置所形成的角度,可控制发式之层次高低。

(1) 0º修剪:主要用于制造发式之底边轮廓的留发长短和形状。如单一层次结构(见图5-32a)。

(2) 30º、45º修剪:适用于制造底边轮廓0º作用相近,但略微增加些许长短段差。如密度层次结构(见图5-32b、c)。

(3) 60º、90º修剪:主要用于制造发式层次截面,如低层次结构、中等层次结构(见图5-32d、e)。

(4) 135º修剪:主要用于制造大幅度截面,突出立体感效果。如高层次结构(见图5-32f)。

第四节 点、线、面与结构

发式修剪技术是美发专业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程序,而进行发式设计就必须了解点、线、面、区、型的基本原理。可以说熟悉和掌5大基本原理,就能帮助我们准确制造所需的任意发式。

1、点

了解点的正确位置和名称,才能正确连接我们所需要形成的线。

(1) 侧面基准点名称(见图5-33a)。

(2) 正面基准点名称(见图5-33b)。

(3) 后面基准点名称(见图5-33c)。

2、线

根据上述固定基准点相互间的连接而形成,其又细分为区线和分发线。

(1) 分区线(见图5-34):发式在修剪前以不同的线而进行划区,就可以准确的控制发型层次及更精确剪裁。

1)正中线:有前部中心点连接头顶点至颈背点,其作用在于控制左右发量的均衡(见图5-35a)。

2)侧中线:由头顶点连接两侧耳上点,基作用在于控制前后发量的分配(见图5-35b)。

3)“U”字线:由黄金点至前额两侧点所形成的弧线,其作用在于控制“U”字区内发量的分配(见图5-35c)。

4)水平线:由后点至两侧耳上点所形成的直线,其作用在天控制脑后上下发量的有效发量(见图5-35d)。

5)脸际线:由中心点连接额前两侧点至耳上点,其作用在于控制前面左右发际边缘轮廓的设计(见图5-35e)。

6)后侧线:由两侧耳上点至左右侧点,其作用在于控制脑后左右底边轮廓的设计(见图5-35f)。

7)颈背线:由颈背点至两侧颈点其作用在于控制脑后底边轮廓的设计(见图5-35g)。

(2) 分发线:在采用正确的分区线后,将分区内头发再细分发片,更能增强修剪的精确性。

1)水平分线:修剪时采用直线分发,即所分发线与地面成平行(见图5-36a)。

2)垂直分线:修剪时采用竖线分发,即所分发线与地面成垂直(见图5-36b)。

3)正斜分线:修剪时两侧采用斜线分发,即前高后低的方法(见图5-36c)。

4)逆斜分线:修剪时两侧采用斜线分发,即前低后高的方法(见图5-36d)。

5)放射线:修剪时在头部任选一固定点而进行放射(见图5-36e)。

3、面

完整析发式是由头部各部分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因此固定了头部自然所形成的5个基本面。

(1) 左侧(见图5-37a)。

(2) 右侧(见图5-37b)。

(3) 正面(见图5-37c)。

(4) 后面(见图5-37d)。

(5) 上面(见图5-37e)。

以上5个面突出了整个发式的主题。

4、发式结构

发式效果 由层次,留发长短、发量、厚薄、发尾姿态所体现。

(1) 长形。是由长发单一型层次结构所组成,其特点是自底轮廓修剪、发式无明显层次或零层次剪法(见图5-38a)。

(2) 宽形。是由密度层次,低层次的长发式短发式所组成,其特点是自底边轮廓修剪,小范围显现层次截面(见图5-38b)。

(3) 方形。是由长短不一的短发参差层次所组成,其特点表现在“U”字区凹长凸短,表面等长的方形效果(见图5-38c)。

(4) 圆形。所有发长及采用角度均相等,从而形成凹凸等长的球形效果(见图5-38d)。

(5) 方圆形。首先运用(3)的方法制造方形效果,其次采用以方修圆的技法,从而形成方圆效果(见图5-38e)。

(6) 椭圆形。是将长发类或中长发类,运用高层次结构技法制造椭圆立体感效果,其特点是逆向自然发式修剪成形(见图5-38f)。

第五节 超短发式修剪

近年来,超短发类发式普遍受到大多数中青年男性的喜爱,究其原因,发式干净利索,梳理方便,同时又具有现代气息。因此也得到部分青年女性的青睐。

一、发式的特点

继承了原有短发类的发式优点,又增添了发尾姿态,局部形态的变化,及颜色搭配。

1、整体结构

以方形、圆形、方圆形为主。

2、层次结构

以参差层次、均等结构为主。

3、发尾姿态

以虚度、 参差、毛剌等为主。

4、剪裁角度

可采用90º以上角度制造。

5、剪切线

根据整体结构预先设计剪切线(见图5-39a、b、c)

二、操作程序

超短发式修剪中需要美发师细致耐心的完成,任何小的疏忽都会影响发式的整体效果。其操作:

(1)选用适宜的洗发水(根据发质)将毛发彻底冲洗干净。

(2)使用吹风机在剪发梳的配合下将毛发逆向吹立起。

(3)选用工具。

1)牙剪——毛剌、断层。

2)剪刀——虚度、参差。

3)电推——齐度。

注意:工具应根据顾客需要、年龄段、从事职业等各方面去切合实际的选用。

(4) 确定起始点进行操作。根据发式结构而确定剪发起点。

1)方形、方圆形——自头部凸出点始,设计固定剪切线,采用平行带发方式确定留发长短和角度,先期完成“U”字区形态,并以此为基准,制造其他区域。

注意:使用工具及剪发梳角度与剪切线相协调一致。

2)圆形——由于发长均近相等,因此裁剪次序由任何位置开始均可。

注意:确定弧形剪切线及全发使用相近角度,从而制造圆形结构。

(5)检查。发式形成后由各组合面进行核查,修复缺陷,如毛茬、棱角、长短不协调等可采用扫剪方式来完善(最后涂抹相适宜的嗜喱水和法拉油定型)。

三、操作要领

超短发类发式成形后其底边轮廓非常重要,突出表现在前额和鬓部上。同时颜色的搭配,更促成发式整体美。

(1)局部形态。其具体长短及形状可弥补脸型缺陷和衬托发式时尚效果。

1)过渡形鬓部,是现今超短发式首选之鬓部变化,其给人以新潮时尚洋气的韵味。

2)直角形鬓部,超短发类采用直角形鬓部变化可增强发式棱角分明,阳刚之美。

3)“V”字形的变化,其变化再融入虚度式参差的发尾姿态,可增添顾客的年轻朝气。

注意:以上局部区域变化须与其他发区有效衔接,即可设计增长或缩短体现不同的长度组合,使设计范围拓宽。

(2)颜色。现流行发式离不开颜色的辅衬,尤以超短发,局部漂染,挑染等增添了发式的时尚气息。

1)挑染。可在超短发式“U”字区内进行合理挑选,制造色差,或纵向或曲线或横向,突出发式美感。

2)过渡色:可自发根至发尾处采用颜色渐增的方法,着重突出发尾姿态表现。

四、注意事项

(1)如遇长发改超短发,可事先将头发剪短及剪出大致成形后再重修剪步骤。

(2)认真细致检查毛发流向,并将所有毛发吹至根根立起,便于修剪成形。

(3) 超短发式修剪中应采用反复修剪,即十字修剪法(先平行后垂直或先垂直后平行)从而达到超短发的精密度要求。

(4) 超短发中方形或方圆形的修剪,多自上而下剪裁,即由长度变化最短的地方开始。

(5) 发式成形后,重新进行冲洗,即可冲净碎发茬起到洁净作用又可以将毛发再次吹干进行细致检查并最终成形。

(6) 涂抹相应护发定型产品,增强发型质量感。

第六节 短发类修剪

短发类发式式样变化繁多,适用形式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大致分为有三茬类与无三茬类。

有三茬类,即突出皮肤色调,由深入浅,由短到长,由明到暗的长短变化。

无三茬类,体现毛发自然生长状态。

短发类发式特点。发式环节变化频繁,突出新、方圆形为主。

(1) 整体结构。以圆形、宽形、椭圆形、方圆为主。

(2) 层次结构。以等长层次、低层次、高层次为主。

(3) 发尾姿态。以虚度、参差、笔尖为主。

(4) 裁剪角度。剪裁角度空间0º-135º。

(5) 剪切线。依据发式的“型”预先确定剪切线。

一、操作程序

由于短发类发式选择范围广,操作变化性大,因此操作中应根据顾客实际情况(如现有发长、发量、脸型等)和现今流行趋势等因人而异。

(1) 发式设计——确定发式成形后效果。

(2) 选用适宜的洗发水(根据发质)将毛发彻底冲洗干净。

(3) 根据确定“型”进行分区线和分发线。同时确定层次及夹发方式。

(4) 选用工具及工具使用方法。

1)剪刀一点剪(虚度)、斜茸剪(参差)、抄剪(笔尖)、断剪(齐度)。

2)牙剪一参差、断层。

3)削刀一笔尖。

(5)根据层次变化而正确选择起点。

1)高层次(椭圆形)一自上而下修剪。即自头顶点或黄金点向底边轮廓而剪裁(先剪层次,后修轮廓)。

2)低层次(宽形)一自下而上修剪,即自底边轮廓(鬓部、脑后发际线处等)向上修剪。(先确定轮廓,后剪层次)。

3)等长层次(圆形)一因其留发均等,可自任意部位开始修剪。(注意:如遇长而尖头形应自头顶点开始修剪,避免出现尖形)。

(6)检查。通过发式五个组成面进行复查,发现问题及时弥补和修复。

1)层次衔接不当,可以提拉发片角度,夹发方法进行修理。

2)厚薄不均,可使用层次错开方法及牙剪调整。

3)底边轮廓没型。可利用抄剪逐片修整。

4)发式呆板。可采用剪尖方法去除发尾多余量。

二、操作要领

短发类发式由于留发短,因此在发式遮盖、弥补上至关重要。

1、鬓部

其作用在短发类由于留发短,因此在发式遮盖、弥补上至关重要。

(1) 厚薄——多以虚度薄为宜。

(2) 形态——多以过度形、斜度形为主。

2、颜色

短发类发式必须配以颜色渲染,才能够形成时尚。

(1) 全发漂染——改变原有发色。

(2) 局部漂染——增强发式局部效果。

(3) 挑选染色——突出发式时尚气息。

三、注意事项

(1) 短发类发式不适宜厚重感。

(2) 短发类发式多突出人的精干、活泼感。

(3) 短发类发式避免使用断剪法。

(4) 根据自然发式确定剪后发丝流向。

(5) 剪后需二次冲洗检查后吹风造型。

(6) 适当涂抹护发定型产品增强发型效果。

电视家官方

下载电视家

电视安装电视家直播软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