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一条热搜,其实可以来聊一聊。
“杭州女子小冉(化名)于5月2日,
到杭州华颜医疗美容医院做吸脂填充手术,
两个多月后因全身感染造成多器官衰竭,
于7月13日抢救无效死亡。”
这位网红小冉,并不是肥胖人群,体重才110斤。
(小冉的微博截图)
在索队看来,其实她只要做点力量训练,控制一点饮食,外形条件已经很优越了。
但是出于对体重和外形的严苛追求,她在并不胖的情况下,进行了抽脂手术。
再遇上了一家不规范的整容机构,最后因为术后感染问题离世,实在是非常可惜。
从这件事里,可以有哪些思考呢?
谈谈抽脂手术
医学或者整容方面,索队不是专业人士,本来不打算多评价。
但是看了点资料,有些基本的东西还是要说一说:
-抽脂手术是一项高风险手术。
抽脂本身操作难度不高(但如果你本身皮脂低,难度就很高了),但
并发症、感染风险
却一点不低,是美容手术中死亡风险最高的。
目前临床上根据手术复杂程度将手术分为4级,这类全麻手术
属于4级高风险手术
。——瘦子抽脂,是实实在在的
高风险低收益行为
。
-在整容机构进行高风险手术安全性堪忧。
医美行业利润率很高,发展迅速,但并不成熟。根据艾瑞咨询报告,2020年我国的医美市场达到了2000亿,但行业内合法合规的医美机构占比仅12%——
12%,想想这个数字吧。
很多手术正规医院不愿意接,但各种“医疗美容院”里是来者不拒的。销售在谈下手术大单的时候,考虑的是业绩而不是你的健康风险。
整形手术虽然看着像是一次几千到上万的消费行为——本质却还是一场可能出任何意外的手术。而在“美容专科医院”遇到意外,是不可能有三甲医院的抢救条件的。
-抽脂并不是好的减肥手段。
人体内的脂肪分布分为
皮下脂肪
和
内脏脂肪
。抽脂只能针对皮下脂肪。根据2012年的一项研究,经历过抽脂手术的群体,皮下脂肪物理减少了,但内脏脂肪会“代偿性”增加。
说人话就是,你用手术减少的脂肪,一段时间后,会跑回到你身体的其他地方,甚至对你的健康影响更差——因为,相对于皮下脂肪,内脏脂肪更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
(你以为只靠抽脂就可以躺瘦出6块腹肌吗?)
论文作者说,只有真正改变饮食和锻炼习惯,才能够保持身材。
——这不就是减肥吗?
谈谈美
也不是索队非要手伸得那么长,要到医美行业指点江山,而是:
健身和医美,一定意义上,都是关于美的行业。
-比如健身人谈维度,谈倒三角,麒麟臂,谈蜜桃臀;
-医美给出标准:微笑唇,精灵耳,高颅顶。
美本身没有错误。
对美的追求,让人从古至今都获得了无限的动力。、正是这种动力促使我们发展了艺术,也发展了体育。
这也是不少人大夏天能够坚持在健身房挥洒汗水、保持自律、干净饮食的动力。
但必须说,
对美的认知应该多元化。
比如作为一个常年撸铁的人来看,美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好看为止,还应该有更丰富的含义:
健康、协调、力量、艺术
等等。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人健身越久,看到大佬(普通意义上并不好看)举铁也仍然觉得好看、吸引人的原因。
毕竟一身肌肉,凝聚了很多值得欣赏的努力。
而医美的兴起,就是社会对于美的评价趋向单一化、扁平化同时商业化的结果了。不断重复、强化外貌焦虑,最后转化为资本家的现金。
适度医美,其实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变美可以让一个人精神和外在状态更好,确实值得作出努力。
但在一些不正常的标准里迷失自我,就很糟糕了。
比如这位杭州小网红——能够成为网红,形象条件必然不差,然而整容“上瘾”,直至遇上不专业的机构和手术方案,造成了现在的悲剧。
是行业监管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因为这种悲剧并不是第一次重演了。
一旦钻到这样单一审美的牛角尖里,无论什么样的努力,最后会变得越来越狭隘,甚至丑陋。
随着经济发展,大家条件都宽裕起来了,不少人开始有了对美的追求。
索队只希望,无论是健身还是整形,在“求美”的过程中,大家能够
注意方法和目标,重视个人健康,接受自我,也接受更复杂更多元化的美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