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兴的军大人037号|杨晓荣:酷爱钻研 专挑“硬骨头”啃的学科带头人
西安大兴医院手上肢显微外科/整形外科主任 杨晓荣
标签:爱笑 刚毅果断 酷爱钻研
对杨晓荣主任的采访,是见缝插针式的。逮着他有空了,就聊上两句。
杨晓荣主任,很爱笑。
无论是对患者、对同事,他总是面带笑容,仿佛世界上没有难倒他的困难事、麻烦事、烦心事一样,始终如一抹灿烂的午后阳光,让人心底明亮透彻。爱笑加上温和的性格,即使初次见面,也有一股没来由的亲近感。
1、 关键词:钻研
杨晓荣主任最近干了一件大事——“移花接木花犹在”。
提到这几个字,可千万别以为他热爱园艺,这是对他医学技术货真价实的评价。事情得从一个多月前的一台手术说起。
杨晓荣给一位因工伤不幸造成右手手指缺损的患者,进行了“右食指关节、肌腱松解及远指间关节融合术+右中指再造术”。听着有点复杂,没事,我们再细细说道说道这个病例。
这位患者小王因意外事故,造成右手中指、无名指、小拇指缺损,右手几乎丧失全部能力。小王慕名找到杨晓荣,希望能给他再造一根中指,这样起码能恢复右手的部分能力。
按照以往传统的手指再造方法,就是从脚上取一根脚趾来做手指,把手上的缺损转移到脚上。然而,这种方法会造成小王脚部的再次伤害,影响脚的功能。
有没有两全的办法?
既能造出一根手指,还能保住所有脚趾?酷爱钻研、勇于创新、“技高人胆大”的杨晓荣主任带领团队,反复讨论,最终为小王制定了这套重塑断指的“移花接木”手术方案。
通过切取足部大拇指的皮肤、指甲和第二趾的关节肌腱组合成一个新“拇指”,移植到手上,又用髂骨皮瓣和骨条修补脚趾缺损。
这一系列的剖开、切取、移植、接通、缝合等动作......用了整整14个小时,从早晨朝阳初升,到晚上月亮高悬,杨晓荣带领团队,成功完成这台手术。
通过这台手术,给小王再造的中指的外形可以达到正常手指功能外形的90%;同时足部脚趾又未受影响,行走功能基本正常。
手术成功了!
这是杨晓荣长期钻研学科知识、敢啃“硬骨头”的最好见证。
2、 关键词:魄力
成功背后,是敢于不断走出舒适区的勇气、魄力。
杨晓荣的老家在陕西汉中,同所有恋家的陕西人一样,1993年,他从当时的西安医科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汉中工作,成为一名骨科医生。
“医生要多替患者考虑,骨科的患者往往肢体都伴随着剧痛,作为医生,要理解、同情他们。把病人当朋友,多说两句、多问两声、多指导一下,对他们的病情恢复都有很大的帮助。”
杨晓荣总是面带微笑,他的笑容对患者也有一种治愈的效果。
努力的人,总会被幸运女神眷顾。
在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工作期间,凭借高超的医术和好口碑,杨晓荣成为骨科主任,成长为学科带头人。
每一位优秀的骨科医生,都会挑选一个亚专业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杨晓荣选择了手上肢显微外科\整形外科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
手上肢显微外科,需要借助显微镜进行手术。指端神经和血管都是以毫米来衡量,指端神经0.4毫米,需要在10到20倍放大的显微镜辅助下才能完成手术操作。一台手上肢显微外科手术,动辄数小时,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大气都敢出。
从骨科这个大学科到手上肢显微外科这个窄分支,要求医生需要更大的耐心和定力,杨晓荣凭着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坚持了下来。
从汉中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进修,并留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烧伤科工作,因为有着深厚的骨科底子,在转型亚专业时,杨晓荣更加从容和自信。
3、关键词:蜕变
杨晓荣来到西京医院烧伤科工作时,正值西京医院提倡发展整形和小器官再造的时期。
小器官再造需要团队作战,实现强强联合。
依托西京医院强大的烧伤团队、丰富的病源资源和严谨的治学行医规范,让杨晓荣在西京医院再次完成了人生蜕变。
鼻子再造、耳朵再造、舌再造、同种同体换脸……小器官再造要以显微外科为基础,手术时间经常持续几十个小时,必须团队作战配合、进行接力棒式的不间断手术。
在西京医院烧伤科工作时,胡大海教授和官浩教授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和医者仁心的职业信仰,给了杨晓荣莫大的支持和激励。
胡大海教授曾多次受命组织医疗骨干,参与救治“5.12”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8.2”昆山粉尘大爆炸等伤员,凭着对战创伤、爆炸伤、毁损性烧伤等相关领域的丰富救治经验,成功救治了诸多患者。
官浩教授在烧伤、创伤急救及烧创伤后整形,手术外伤后增生性瘢痕治疗,复杂创伤修复,体表肿瘤;糖尿病足,骨外露,心脏手术后伤口裂开胸骨骨髓炎等领域建树颇丰,发表多篇SCI核心论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与胡大海教授和官浩教授共事的经历,让杨晓荣有了对标的榜样,成为更有力量的前行者。
4、关键词:传帮带
2019年6月,杨晓荣应邀来到了西安大兴医院,在这个“众创空间”,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手上肢显微外科/整形外科。
万事开头难,科室初创,但杨晓荣绝不是“零起步”。从筹建科室到开科,杨晓荣身先士卒,事无巨细,只为给患者提供最舒适的就诊环境和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作为学科带头人,杨晓荣对科室年轻医生的发展和学习进修,有自己的规划,发挥好 “传帮带”的作用;对整个科室的发展,他也有自己的下一步打算。
“手是我们的第二张脸,这方面还有很多文章可以做。
还有小器官再造,也将成为我们科室的主打招牌。整形微创化、智能化、标准化、精细化、基因化是大势所趋,我们要走在前面。”杨晓荣说,
从单纯创伤向全要素发展,把整形理念融入到手上肢显微外科。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从骨科到手上肢外科,从手上肢外科到整形外科,从普通的创伤修复到多种小器官再造,甚至是变性手术。
杨晓荣用了整整二十六年时间练就了一双救死扶伤、挽留芳华的玲珑巧手。下一步,作为手上肢显微外科/整形外科的学科带头人,他将带领科室走得更稳。
杨晓荣,西安大兴医院手上肢显微外科/整形外科主任、西安交通大学MPA研究生学历
专业特长:各种烧烫伤,烧伤后功能重建。重睑、隆鼻、面部提升(线雕、拉皮)、吸脂、隆胸、私密整形(阴道紧缩和加长增粗)、各种美容注射等。手足先天畸形修复。多种小器官再造(耳再造、鼻再造、口再造、全面部换脸修复、乳房再造、阴茎再造、食管再造、拇手指再造等);游离皮瓣移植(改良穿支皮瓣游离移植);瘢痕整复及功能重建;断指(趾)、肢再植(指尖再植);肌腱移植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治疗;各种复杂创伤的修复治疗。完成断指(趾)再植1000余例,游离皮瓣移植500余例,拇手指再造100余例。
学术任职:中国医师协会美容整形手外科全国委员;中国修复重建骨肿瘤专业全国委员;中国医促会肿瘤整形外科分会皮瓣学组全国委员;西部手外科青年委员;陕西省足踝外科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手外显微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西安市足踝外科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医院管理专家组成员。
学术成就:参与完成上海交通大学科技部课题1项(精益医院管理);承担国家继续教育项目1项,项目名称: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独立完成80余万字的《常见手外伤处理与技巧》;获咸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咸阳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3等奖1项;在《中华骨科杂志》发表论文2篇,《中国骨伤》发表论文1篇,《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发表论文2篇,《中华手外科杂志》发表文章1篇,《实用手外科杂志》发表文章2篇。
通讯员:卜亮
责编:刘书海
END